阜陽六院中醫科教您:春季如何養生

日期:2023-04-02 13:20:13 編輯:hd888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立春后氣候轉暖,陽氣生發,萬物生長,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使情志隨春天生發之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由冬季轉入初春,早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不宜過早減衣,但到了晚春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天氣變暖,人體之陽氣開始生發,適合戶外活動與運動?!饵S帝內經》云:“廣步于庭”,增加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吸收自然界清新之氣,去除體內沉積之氣。

那么,我們春季養生還有哪些方面注意呢?

一、飲食調養

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順應春升之氣,多食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春季可以吃一些芽菜,豆芽具有生發陽氣的作用,韭菜能溫陽、助陽,兩種食材搭配制成炒合菜,非常適合立春食用。還可以食用薺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萵筍、茄子、荸薺、黃瓜、蘑菇等。另外要少食羊肉、海鮮等發物及高熱量的油膩食物,適量食魚肉、鴨肉等,通過飲食清理內熱。還可以泡一些疏肝健脾茶,例如白菊花清肝明目,歸肝經;生山楂能消食、化積、斂陰;大棗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炒麥芽能疏肝、消食積。

二、情志調節

春與肝相對應,肝在五行中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郁,肝氣升發太過容易出現上火,導致易怒、眩暈、目赤腫痛、血壓升高等不適癥狀,春季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于肝氣疏泄,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待氣溫回升,還可以增加戶外運動,舒展筋脈,生發人體之陽氣,春季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游,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以利于肝氣的疏泄。

另外此時節人們易有春困的感覺,應早睡早起,有助于振作精神。平時也可以,打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健身操等鍛煉。

三、春季按摩

①拍打三焦經:平臥時,先以左手手掌從右側肩膀開始,沿著手臂外側拍打右手的手少陽三焦經,一直到手背處,重復3遍,左側手臂也拍三遍,有助保持三焦經通暢,提高免疫力。

三焦經:從手無名指指走到面部側面

②拍打膽經:平臥時屈膝,使兩腳并攏,配合自然呼吸,兩手放于體側。然后用雙手手掌從髖部開始,拍打同側的大腿外側的足少陽膽經,一直到足背處,重復3遍,有助生發肝膽之氣,輔助陽氣生長。

膽經:由頭部繞往身體側面,并達到腳尖的一條非常長的經脈

總之,具體在春季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生活規律、服裝順時適體,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健康生存時間。

 

阜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中醫科:

六院中醫科是一個集醫療、教學、康復、預防、養生、保健為一體的一級臨床科室,其專業技術力量雄厚,科室現醫護各12名,有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3名,主管護師4名,碩士研究生5名,針灸理療醫師3名,下設中醫門診、中醫專家門診、中西醫結合門診、中醫風濕門診、中醫特色護理門診。

中醫科設有病床50張,病房條件優越,開展有中藥內服、外敷、針刺、拔罐、推拿、耳穴、艾灸、穴位注射、中藥熏洗、耳部刮痧、穴位敷貼等中醫特色治療方法,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腦病、肺病、脾胃病、肝病、腎病等內科疾患和頸肩腰腿痛及軟組織疼痛,方法多樣,揚長避短,并引進了語言吞咽功能治療儀、頸腰椎牽引床、電針治療儀、磁熱治療儀、中頻脈沖治療儀、中藥熏蒸機等設備輔助治療,療效顯著。

內容 | 中醫科 田常冬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