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安徽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先后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安徽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曾深入安徽多地考察調研,還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留下許多生動故事。

跋山涉水的牽掛:“我這次專門來看望大家”
4年前的一幕,在安徽父老鄉親的心中至今記憶猶新:
2016年4月,習近平赴安徽考察調研,深入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走訪村民,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脫貧攻堅大計。
“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你們這里”,習近平深情地對鄉親們說,“我這次專門來看望大家”。
“身體還好嗎?這個季節屋里還有點冷吧?家里種幾畝地?種的茶葉幾年能收獲?養了幾頭豬?豬肉價格還可以吧?”在村民家中,總書記問得十分細致。
在農家院里,習近平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聽取村民對扶貧政策的想法,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
一路奔波而來,習近平就是要了解扶貧實際情況,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在總書記的關注和精準扶貧的指引下,金寨人民向貧困發起決戰,交出出色答卷。深居高寒山區的農民搬遷山下,“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網上賣貨”成了許多貧困戶的致富經。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區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大別山“將軍縣”,舊貌換新顏。
矢志不渝的情懷: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農,天下之大業也。作為農業大省,安徽長期以來為糧食安全和農村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對此非常重視。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2014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要求當地一如既往把“三農”工作抓好,積極深化農村改革。
對于“三農”問題和深化農村改革,習近平一直有著深刻的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實地考察農村發展情況,作出重要指示。其中一次重要的考察和一場重要的座談會都是在安徽進行。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深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考察,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考察時,習近平來到“當年農家”院落,了解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干契約的情景。他感慨道:“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今天在這里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習近平還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劃出重點:“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一輪農村改革定下基調。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是習近平深思熟慮的論斷,也是矢志不渝的情懷。
影響深遠的要求:“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作風就是形象,作風就是力量。干事創業,沒有過硬的本領不靈,沒有過硬的作風不行。
6年前,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鮮明提出“三嚴三實”,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為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注入強大動力。
習近平深刻闡述了“三嚴三實”的重要內涵:
——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
——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
——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
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從2015年4月底開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展開,中央政治局帶頭,堅持以上率下、示范帶動。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黨員干部在思想、作風、黨性上進行了又一次集中“補鈣”和“加油”。“三嚴三實”的重要要求,成為共產黨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準則,是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
推心置腹的談話:“為了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
2016年4月26日,安徽合肥。習近平用座談會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迎接當年的“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
座談中,習近平同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們同坐一堂,作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講話。“品格”“擔當”“堅守”“追求”等詞匯,經他用關懷、溫情的語調說出,既催人奮進,又令人知心、暖心。
和知識分子交流,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談創新、講擔當,特意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就工作和決策中的有關問題主動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歡迎他們提出批評。“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習近平說,要善于同知識分子打交道,做知識分子的摯友、諍友。
與勞動模范談心,習近平情真意切地論堅守、贊敬業,提倡通過誠實勞動來實現人生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要踏實勞動、勤勉勞動,在平凡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同青年代表話“志”,習近平飽含激情地聊夢想、講奮斗,寄語他們“對想做愛做的事要敢試敢為,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理想變為現實”,勉勵他們“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習近平鄭重地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十分偉大而又十分艱巨的事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把一切力量都凝聚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了共同的目標不懈奮斗。”
4年過去,這些話中蘊含的真理力量歷久彌新,仍值得細細品味。
意味深長的祝福:“祝大家創新愉快”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江蘇、浙江、安徽、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堕L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高效”“高端人才匯聚”“資源流動暢通”“綠色美麗共享”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作為長三角的重要一“角”,安徽承擔著重要任務。
4年前的安徽之行,習近平考察了中國科技大學、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安徽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情況,觀看科技創新成果。
從量子通信、核磁共振設備等“高大上”的尖端領域,到智能語音、智能機器人、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無人機、智慧新能源等“接地氣”的民生應用,習近平看得很細致。
他強調,安徽作為科技大省,中國科技大學作為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大學,這些年抓科技創新動作快、力度大、成效明顯,值得肯定。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們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在合肥召開的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著重強調了“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要把握創新特點,遵循創新規律,既奇思妙想、‘無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創新,又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善于進行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劍’,開展戰略性創新攻關,又對接現實需求,及時開展應急性創新攻關;既尊重個人創造,發揮尖兵作用,又注重集體攻關,發揮合作優勢。”
“要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人民群眾新需求,讓創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在新發展理念中,位列首位的正是“創新”。正如習近平反復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這既是總書記對安徽的殷切囑托,更是對全國的普遍要求。
“祝大家創新愉快。”總書記的這句話,既是祝福,更飽含期許。
編輯:傅友君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